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温度,在探索中传承文化基因。10月22日,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国际部部分师生赴安阳开展研学实践活动。
“研”殷墟甲骨,探青铜光华

作为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,这里出土的甲骨文、青铜器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证。郑州二高国际部学子驻足甲骨坑前,凝视着龟甲上刻划的古老文字,聆听讲解员解读每一个符号背后的祭祀、战争与生活故事,仿佛穿越三千年时光,与古人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在青铜器展厅,后母戊鼎的雄浑厚重让大家惊叹不已,纹饰间暗藏的工艺智慧与历史信息,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商代文明的辉煌成就。
“行”访岳飞纪念馆,传承忠义风骨


汤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飞纪念馆,朱红山门庄严肃穆,“尽忠报国”的石碑熠熠生辉。师生们聆听完“岳母刺字”“牛头山大捷”等传奇典故,又共同诵读了岳飞的词作《满江红》。“……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”慷慨激昂的诵读声在馆内回荡,家国情怀与忠义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“探”中国文字博物馆,寻文字奥秘

10月24日,在“一片甲骨惊天下”的序曲中,同学们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始了中华汉字探源之旅。从远古的刻画符号到商周的甲骨文、金文,从秦代的小篆到汉代的隶书,再到如今的简体汉字,展厅内的一件件文物、一幅幅展图,清晰呈现了汉字数千年的演变脉络。同学们通过互动体验装置,亲手触摸汉字的字形变化,在趣味体验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。已取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靳露畅同学说: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,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让我在未来的国际课程学习中,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。”
殷墟的甲骨刻下文明密码,岳飞纪念馆的松柏见证忠义丹心,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陈串联起汉字的演变轨迹。安阳“寻宝”之旅,是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“行文化”的生动实践。在行走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,这样的研学实践不仅提升了郑州二高国际部学子的文化素养,更助力学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不停、笃行不怠,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